【环球新要闻】四大登记中心同时宣布中午加班,重庆楼市极速升温?
01.
【资料图】
最近楼市热点紧紧围绕着四个字。
楼市回归。
当然,我们指的回归是现象的回归,也是成交的回归。
还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的“春天如约而至”吗?
2023年回暖的春风,到现在,已经有点苗头。
02.
(楼市真的回归了吗?)
比较于去年来自开发商春天的叫唤不同。
这次热烈的信号来自房交所,可以说来得有点巧妙。
首先我们了解到的是来自渝北不动产交易中心的通知称,将从2月6日开始,也就是本周一,将试行午间延时服务,工作日中午都可以办理不动产业务。
然后渝中、南岸、巴南区等等相继发出通知,不动产登记中心,出现了久违的拥挤,甚至网签系统一度崩溃。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遍布主城各区的项目们发出了人山人海的销售场景,其中不乏有大清早排队买房的。
楼市回归的热潮,从房交所一纸通知,说来就来了。
虽然开发商项目人气有待考究,不论真或假。
但是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房交所上班时间延长,能最直观、最清楚的说明交易的业务量是确确实实涨上来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说有点巧妙?
市场的回归更多的是一种现象的回归,具体点来说并不局限于数字的上涨。
但是你想想如果上面大喊楼市已经在回暖,总有些人会认为数据是假的、人气也是伪造的。
因为大家是基于结果论来看事件而造成的假象。
但是换个方向思考,当你看到房交所发出来的加班通知的时候。
顺其自然的你就会想到,过户的人在变多,买房的人在变多了那是不是我自己也该来一套?
往往事实胜于雄辩,这时候不准备买房的你,还攥得住包里的钱钱吗?
03.
那么,从数据层面表现怎么样呢?
过去一周,重庆中心城区成交量为16.44万方,相比于春节那一周的0.6万方上涨不少。
并且区域分化明显,核心组团明显高于比如西永、蔡家、中央公园等二环板块,还有就是央国企表现优于普通项目,大盘优于小项目。
事实上放眼一月份的重庆楼市成交体量是47万方,相比于上个月下降5%。
这还是基于12月的促销力度,以价换量,这或许才是重庆2023年楼市的真实写照。
相比于新房成交数据的回升,重庆二手房价格以环比1.89%的涨幅远超100个重点城市环比0.16%的涨幅,重庆位于榜首。
说到这里,国内行情是不是就如同重庆一样?
一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在7800套左右,虽然成交量相比在降低,但是黄浦、浦东、徐汇、静安四个区域,2月二手房单价平均同比上涨5.9%。
体现在价格上就是他们在挂牌均价上平均上涨近2000元,如果按照100平米的三居室来算,仅仅在春节前后一个月它的成交价就上涨了近20万。
所以就有上海的王女士在临近签约一刻被涨价10万,当然王女士只是万千个例中的其中一个。
同样火热的还有北京,早在春节一周北京就有新房认购面积7.2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2%;同比增加351%,涨幅显著。而在一月中上旬,二手房网签5152套,环比上月同期上涨51.6%。
作经济大省的广东省房地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复苏。
比如广州春节有盘日到访达600组,而温州、东莞、中山、珠海等城市成交涨幅均超过50%,三四线城市明显比核心一二线城市风头更盛
除了我们举例的上海、北京、广东,眼下国内市场经济复苏是主基调,市场信心在恢复。
2023年1月贝壳50城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2%,这是自2021年8月连续17个月环比下跌以来首次止跌。
楼市的回归伴随的是土拍政策及模式的优化。
2月2日,一份落款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中将供地集中进行优化。
具体来说就是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并对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不再要求“全年不超过3次”。
这是基于去年土地供给而来的,当然也是在放宽,这是好事情。
04.
放在最后,重庆楼市的回归,是真的来了吗?
第一,有些信号确实在证明重庆楼市似乎在回暖,但是更精确地说,目前还只是一个“量涨”的阶段,接下里是基于成交量的价格上涨,再来才是量价齐升。
楼市真正的回归,还有一段距离。
第二,自从深圳楼市迎来了16年最冷,一直没缓过劲来。现在楼市的暖风换了方向,都是从上海吹来的,看情况,今年应该不会例外。
上海无论是新房的去化率还是二手房成交量,今年都是将全国地产的缩影,也是重头戏。
第三,对于重庆接下来的二月是传统淡季,但是基于诸多楼市回归热潮,大概率市场热度不会减少,成交量有小幅度上涨,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05.
站在2023年的即将到来的春天,看2022年的寒冬。
过去的一年,楼市成交极其糟糕。
现在的一年,重庆或将迎来反转。
我们拭目以待。